当前位置:凯时尊龙人生就是博-d88尊龙官网手机app » 技术储备 » 安全文明 » 正文

市政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安全生产标准化图册 -凯时尊龙人生就是博

西安市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图册(2023版)丨市建发〔2023〕76号

1.市政基础设施篇分别由道路工程、管道工程、桥梁工程及地铁工程四部分组成。

2.施工现场应实行封闭管理,并采用硬质围挡,围挡应牢固、稳定、整洁、美观。临时改道应设置交通导向、减速设施及标志标线。

3.临时设施的布置应便于工人生产和生活,办公用房应靠近施工现场,娱乐活动设施应在生活区范围内。

4.现场出入口应设企业标识和“七牌一图”,车辆出口处应设置洗车设施。

5.规范场容,创造文明有序的安全生产环境条件,减少对居民环境的不利影响。

6.施工前先调查清楚地下管线类型、埋深和产权单位等,对有影响的管线采取加固或隔离措施,并设立管线标识牌。

7.基坑(槽)土方开挖应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

8.井下作业应遵循“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井内作业应使用安全电压,并设监护人员。

9.张拉作业现场应设警戒区域、设防护挡板和安全警示牌。

10.起重吊装作业应先低高度、短行程试吊。两台起重机械吊装时,选用同类型或性能相近的起重机,负载分配应合理。

11.2km以上长大隧道须设置隧道视频监控系统。监控系统摄像头安装在洞口区域,设置数量满足监控范围要求。

12.无论通风机运转与否,严禁人员在风管的进出口附近停留。通风机停止运转时,任何人不得靠近通风软管行走和在软管旁停留,不得将任何物品放在通风管或管口上。

13.洞内开挖作业应设置防护栏杆、防护网及人员专用上下通道。

14.边仰坡开挖前应设截水沟,开挖过程中按设计坡比开挖,并且开挖一级防护一级,不得掏底开挖,不可上下同时开挖。

15.应急物资仓库内应配备安全帽、救身衣、电筒、消防器材、担架,警戒带、安全标志牌,安全带、安全绳,有害气体检测仪器等器材。

16.进行喷射作业时,必须配带防护用具(胶皮手套、防尘口罩、防护面罩、眼镜等)。

2.1 施工围挡

1.施工现场应实行封闭管理,并采用牢固、稳定、整洁的硬质围挡。市政施工围挡高度应≥1.8m、地铁施工围挡高度为2.8m。

2.占道施工的围挡上端应设警示红灯,距离交通路口20m范围内占据道路施工设置的围挡,其转角处0.8m以上部分采用通透性围挡,并采取交通疏导和警示措施。

2.2 交通警示及疏导

1.城市主干道对交通影响较大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应制定详尽的、可操作性强的交通组织导向方案及应急预案。

2.在施工现场的起止点以及对车辆、行人安全有影响的位置,必须设置警示灯。

3.围挡的迎车方向应采取交通疏导和警示措施,不允许将围挡设置成90°,临街或处于城市主干道应将围挡设置为圆弧形并设立提示牌,距离围挡外侧1.2m处设置警示锥,以便机动车及非机动车(行人)分流行驶。

2.3 出入口

1.大门尺寸为高2.2m,宽4m,大门两边设立柱,高度为2.6m,截面为0.7m×0.7m。

2.七牌一图设置在主要出入口位置,保证醒目、美观。七牌一图包括:d88尊龙官网手机app的简介、工程概况牌、消防保卫牌、安全生产牌、文明施工牌、项目部组织机构,施工现场平面图、环境保护牌。

2.4 场内便道

1.施工便道宽度根据现场情况及需要,应充分考虑车辆转弯半径的要求。垫层应用碎石或3:7灰土分层夯实,并考虑路面放坡。路面应向两侧放坡,道路两边设置排水沟,排水沟坡度≥0.5%为宜。

2.车辆出口应设置车辆冲洗设施,采用三联全自动洗车机,冲洗水经排水沟汇集到三级沉淀池,经沉淀后进行循环冲洗使用。

2.5 人行便桥

1.沟槽跨度<2m,根据需要设置简易行人便桥,便桥可采用钢板、木板搭设。根据施工现场情况,采取加固措施,确保便桥稳定牢固。

2.定型式便桥应用于宽度<4m的沟槽或基坑上,便桥安装施工前,要根据现场情况对沟槽或基坑边坡进行处理,保证边坡稳定。采用角钢、钢管等焊接框架,桥面铺钢板,两侧必须设置≥1.2m的坚固防护护栏。便桥根据要求设置限载、限重标志以及警示标志。

2.6 路面施工

1.临时性道路分隔、局部维护阻拦、人流引导隔离,可使用灵活性强的水马或黄马杠移动式防护栏杆围挡。

2.防护设施宜采用定型化、拼装式周转使用设施,在现场组装。

3.1 沟槽土方开挖、支护

1.开挖深度≥3m或虽未超过3m,,但地质条件、周边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构筑物安全的基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需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开挖超过5m(含5m)的基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需组织专家论证。

2.基槽的开挖、支护方式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施工方法、周围环境等要求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保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要求;基槽支护应进行专项设计,施工单位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支护。

3.槽底宽、槽深、分层开挖高度、各层边坡及层间留台宽度等,应方便管道结构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及安全,并尽可能减少挖方和占地。

4.土方开挖应遵循“开槽支撑、先支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

5.开挖深度≥2m的基槽应按临边作业要求设置防护栏杆,将出入口设置为可移动式栏杆;并沿沟槽合理设置梯道,梯道设置可用钢管扣件进行搭设也可以采用合格的成品安全梯,满足施工人员上下沟槽以及紧急情况逃生要求。

6.对于有地下水影响的基槽,应根据工程规模、工程水文地质、周围环境要求,制定施工降排水方案;开挖成型的基槽周边应设置防排水设施,防止沟槽受水浸泡;

7.基槽每侧堆土据基槽边沿不小于0.8m,且高度不应超过1.5m;基槽边堆置土方不得超过设计堆置高度。

3.2 开槽施工管道主体结构

1.管节和管件装卸时应轻装轻放,运输时应垫稳绑牢,不得相互撞击,接口及钢管的内外防腐层应采取防护措施;金属管、化学建材管及管件吊装时,应采用柔韧的绳索、兜身吊带或专用工具;采用钢丝绳或铁链时不得直接接触管节。

2. 管节堆放宜选用平整坚实的场地;堆放时必须垫稳,防止滚动,堆放层高符合产品技术标准或生产厂家要求,使用管节时必须自上而下依次搬运。

3.起重机下管时,起重机架设的位置不得影响沟槽边坡的稳定;起重机在架空高压输电线路附近作业时,与线路的安全距离应符合电力管理部门的规定 ,起重吊装作业时需设置安全警戒区。

3.3 开槽施工管道回填

1.回填土或其他回填材料运入槽内时不得损伤管道及其接口;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500mm范围内回填材料,应有沟槽两侧对称运入槽内,不得直接回填在管道上;回填其他部位时,应均匀运入槽内,不得集中推入。

2. 管道两侧和管顶500mm范围内胸腔夯实,应采用轻型压实机具,采用轻型压实设备时,应夯夯相连,采用压路机、振动压路机等压实机械压实时,其行驶速度不得超过2km/h。

3.机械设备进场时应进行验收并定期保养维护,确保机械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大型机械作业时应履行跟机人制度。

3.4 顶管基坑开挖、支护

1.开挖深度≥3m或虽未超过3m,,但地质条件、周边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构筑物安全的基坑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需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开挖超过5m(含5m)或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周边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构筑物安全的基坑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需组织专家论证。

2.基坑的开挖、支护方式应根据工程水文地质条件、结构受力、周围环境等要求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保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要求;基坑支护应进行专项设计,施工单位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支护。

3.对于有地下水影响的基坑,应根据工程规模、工程水文地质、周围环境要求,制定施工降排水方案;降排水系统应于开挖前2-3周运行,水位应降至基坑底面下不小于500mm。

4.基坑周边应按临边作业要求设置钢管防护栏杆,栏杆高度≥1200mm,并设高度≥200mm的挡脚板,防护栏杆自上而下用安全立网封闭,悬挂夜间警示灯及安全警示标志。

5.基坑周边场地需硬化,并在硬化带周围做不小于200mm高的防、排水设施。

6.基坑支护完成后应由施工单位会同建设、设计、勘察、监理、第三方监测等单位共同验收,专家论证的方案,还需邀请不少于2名论证专家参与验收。

3.5 顶管施工梯道与平台

1.基坑内设置作业人员上下通道,宽度≥1m,至少在敞开一侧装有扶手。斜梯应采用钢梯,固定式刚斜梯与水平面的倾角应在30°~75°。

2.梯高>5m时宜设梯间平台,分段设梯。

3.平台支撑构件应满足强度及稳定性要求,平台作业面应使用厚度≥50mm的木板双层满铺并连接牢固。

4. 应在显著位置悬挂“危大工程公示牌”及“危大工程验收标识牌” 。

3.6 基坑监测与管线保护

1.基坑设计安全等级为一、二级基坑,开挖深度大于或等于5m的土质基坑,开挖深度小于5m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

2.基坑监测由建设单位委托第三方进行,监测单位应编制监测方案,方案应经建设、设计方等单位认可。

3.监测单位应按照监测方案实施监测;应及时处理、分析监测数据,及时向相关方反馈。

4.遇地下管线时,施工单位应调查复核管线类型、材质、管径、走向、埋深、基础型式和产权单位,对施工作业影响范围内的管线应采取迁改、加固或隔离措施,并在对应位置设立管线标识牌,管线影响范围内严禁使用机械挖掘。

3.7 顶管施工一般规定

1.顶管施工属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开工前需由施工单位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

2.顶管顶进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周围环境或现场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3.采用敞口式顶管机时,应将地下水位将至管底以下不小于500mm处,并采取措施,防止其它水源进入管内。

4.周围环境要求控制地层变形或无降水条件时,宜采用封闭式的土压平衡或泥水平衡顶管机施工。

5.顶管过程中需对顶管沿线和周边构建筑物进行变形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8 顶管设备安装

1.顶管工作井后背墙结构强度与刚度必须满足顶管最大允许顶力和设计要求;后背墙与顶管轴线应保持垂直,表面应坚实平整,能有效传递作用力。

2.顶管工作井洞口预留进、出洞位置应符合设计和施工方案要求,洞口土层不稳定时,应对土体进行改良加固;进、出洞口设置止水装置,止水装置连接环板应与工作井壁内的预埋件焊接牢固,且用胶凝材料封堵。

3.导轨应采用钢质材料,其强度和刚度应满足施工要求;导轨安装的坡度应与设计坡度一致。

4.顶铁的强度、刚度应满足最大允许顶力要求;安装轴线应与管道轴线平行、对称,顶进作业时,作业人员不得在顶铁上方及侧面停留。

5.千斤顶宜固定在支架上,并与管道中心轴线对称,其合力作用点应在管道轴心的垂线上,千斤顶对称布置且规格应相同。

6.千斤顶的油路应并联,油泵应与千斤顶相匹配,千斤顶、油泵、换向阀及连接高压油管等安装完毕,应进行试运转;整个系统应满足耐压、无泄漏要求,千斤顶推进速度、行程和各千斤顶同步性应满足施工要求。

7.顶管机应平稳放置于导轨上,不得倾斜、扭转,顶管机在顶进前应进行通电试运转,检查其各部件运转应正常。

8.设备吊装应按照规定制定吊装专项施工方案,设备进场应验收并建立设备台帐,设备运行过程中应定期保养、维护。

3.9 管道顶进

1.一次顶进距离大于100m时,宜设置中继间;在砂层或砂卵石层顶管时,应采取管节外表面熔蜡措施、触变泥浆技术等减小顶进阻力和稳定周围土体。

2.应根据土质条件、周围环境控制要求、顶进方法、各顶进参数和监控数据、顶管机操作性能等,确定顶进、开挖、出土的作业顺序和调整顶进参数。

3.管道顶进过程中,应遵循“勤测量、勤纠偏、微纠偏”的原则,控制顶管机掘进方向和姿态,并根据测量结果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趋势,确定纠偏的措施,长距离顶管应采用激光靶向测量技术。

4.顶进最大顶力应大于顶进阻力,但不得超过管材或工作井后背的允许顶力;施工中最大顶力有可能超过允许顶力时,应采取减小顶进阻力、增设中继间等施工技术措施。

5.主顶泵站和中继间都应装设计量准确的油压表,严格防止顶力超限。

6. 管内弃土运输方式应根据管内径、顶进长度和顶管机类型确定;一次顶进长度大于150m的进人操作顶管,应配置通风设施。

7.顶管基坑和管内照明应采用充电灯具或不大于36v安全电压的灯具;顶管设备供电采用专用电缆。

8.顶管工程宜设置地面控制室,顶进参数及现场监控视频统一接入控制室。

3.10 有限空间作业

1.基坑、顶管、雨、污水检查井等施工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履行报批手续。现场负责人应当将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安全技术要求和应急处置措施等告知实施作业的全体人员,交底后,交底人与被交底人双方应签字确认。

2.在作业现场周围采取隔离措施,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识或安全告知牌。

3.每次下井前应遵循“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对作业空间内的氧气含量和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测,并对检测数值做书面记录,在确认作业环境符合安全条件后,方可允许开始作业。检测的时间不得早于作业开始前30min。

4.管道接入既有检查井或带水破除堵头时,应编制安全可行的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

5.作业人员必须配齐所需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要求的作业装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包括悬托式安全带、防毒面具/呼吸器、低压防爆灯、防爆鼓风机、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通讯设备等。

6.有限空间作业时,应按照相关规定完善安全监护及应急抢险措施。

7.作业结束后,清理现场,清点作业人员、作业器具,确认无误后,关闭井口,恢复现场环境。

4.1 承插型盘扣式钢管脚手架

4.1.1支架施工施工准备及地基要求

1.支架施工前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地基承载力、搭设高度等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经审核批准后实施,必要时组织专家论证。

2.支架搭设场地应平整、坚实、并应有排水措施 。

3.支架基础应按照专项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并按照基础承载力要求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搭设支架 。

4.1.2支架搭设安全要求

1.支架施工基本要求:

(1)支撑架的高宽比宜控制在3以内,高宽比大于3的支撑架应与既有结构进行刚性连接或采取增加抗倾覆措施。
(2)支撑架大于16米时,顶层步距内应每跨布置竖向斜杆。
(3)支架可调拖撑伸出顶层水平杆的悬臂长度不应超过650mm。
(4)支架搭设超过8米,由既有结构物时,应沿高度每间隔4-6个步距与周边已建成结构进行可靠拉结。

2.支架搭设高度大于16米,顶层步距内应每跨布置竖向斜撑。支架应沿高度每间隔4-6个标准步距应设置水平剪刀撑 。

3.曲线桥支架需分段搭设,分段之间需采用短钢管可靠连接。

4.支架上下采用可靠梯道,架子内部应防抛网。

4.1.3支架预压

1.支架使用前必须进行预压试验,检查支架的安全性,消除地基和支架非弹性变形的影响。

2.加载的顺序和重量应符合施工方案要求(压重按箱梁重的1.2倍,暗梁压重按1.5倍),堆载过程中,除对观测点连续进行观测外,还须检查支架各连接件的受力情况,如果发现超过允许值的变形、变位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沉降稳定后开始卸载。

3.预压执行行业标准《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jgj/t 194的相关规定。

4.1.4模板支架检查与验收

1.对进入施工现场的脚手架构配件的检查与验收必须符合规范要求。主要规定:产品质量合格证、检验报告、技术参数、使用说明书、材质抽检报告等。

2.支架验收必须符合《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jgj/t 231-2021,第8.0.1-8.0.7相关规定。

4.1.5支架卸落与拆除

1.承重支撑系统拆除前,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应核查混凝土同条件试块强度报告,浇筑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方可拆除,并履行拆模审批签字手续。

2.模板支架拆除时,必须遵循“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构件、后折承重构件”的原则,简支梁、连续梁结构从上向下、从跨中向支点对称分层、分段依次循环卸落,横向同一部位同时均匀下落,严防箱梁受扭。悬臂梁结构宜从悬臂端开始顺序卸落。

3.支架分段拆除时,应明确分界处的技术处理方案,分段后架体应稳定。

5.1 全封闭厂棚

1.全封闭厂棚结构形式采用砖砌挡水墙、钢质骨架、硬质岩棉夹芯板,板材颜色采用浅灰色,色值为:c26、m20、y20、ko/ r170、g170、b170(或颜色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本着简约美观、外观协调、施工简便、结构安全的原则。

2.全封闭式厂棚的顶棚阳光板面积不小于顶棚总面积的30 % ,设计中注重其简约、坚固及抗风能力满足规范要求。

3.全封闭厂棚内地面平整、坚实且硬化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15 ,排水设施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满足场内排水需求并在雨季满足防淹要求。

4.顶棚以下1m~2m位置设置百叶窗并根据封闭空间大小安装排风扇。

5.全封闭厂棚内的线路排布及照明设施应遵循电气的要求标准 ,照明设施建议采用低压灯具并满足有关安全标准要求。

6.全封闭厂棚出入口应安装卷帘门。

7.全封闭厂棚内应适当设置喷雾系统及除尘设施。

8.结构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及设防烈度与设计地震分组为 8度区。

9.全封闭厂棚必须经过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计算,且计算结果满足要求。

10.厂棚安拆施工方案经监理单位审核、批准后方可进行施工,施工完成后由监理单位组织验收,并签署验收意见。

5.2 竖井口临时设施

下井通道:

1.下井通道用于施工人员进入暗挖隧道施工区域,可采用爬梯或可装配式梯笼形式。

2.构件制成后应检查零件是否齐全,构件表面应光滑无毛刺,安装后不应有歪斜、扭曲、变形等缺陷。

3.通道内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灭火器等。

4. 通道安装后应组织有关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常使用,使用期间要安排专人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安全。

井口防护:

1.防护栏杆高度不低于1.2m;栏杆基础坐落于挡水墙上时整体防护高度不低于1.2m。

2.立杆间距不大于2m;栏杆柱预埋件采用1 4 0 × 1 4 0 × 1 0 m m 钢板, 与挡水墙的固定以φ10×80 膨胀螺栓锚固加以处理。

3. 防护栏杆上悬挂安全警示标志、验收牌。

4.挡水墙一般与锁口圈梁一体浇筑完成,600mm 高×350mm 宽。

5.施工竖井作为暗挖土方、材料吊装及运输通道,在兼做施工人员进出通道时,必须设置安全防护棚。

竖井提升系统:

1. 竖井垂直运输系统必须进行设计验算,连接装置应安全可靠,提升设备严禁超负荷运行,日常对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和更换。

2.竖井提升系统与渣仓一体, 宜实施封闭管理,可在设计全封闭工棚时一同设计。

3.竖井提升系统醒目位置应悬挂安全警示标识、机械设备标识、操作人员证件信息及安全操作规程牌等。

4.竖井提升系统应进行专项验收;立柱、横梁、纵梁材料必须经检验合格;焊缝必须进行探伤检测;电动葫芦必须经专业机构检测合格。

5.3 隧道洞口临时设施

门禁系统:

1.下井出入口应设置门禁系统。

2.门禁系统应包括视频监控系统、考勤定位系统、led显示系统、人员定位系统,使管理人员随时能掌握现场人员的分布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提高应急救援的工作效率。

通风机及风管:

1. 通风机周围不得堆放杂物,进通风口设置铁箅,通风机控制系统安装保险装置,发生故障自动停机。

2.通风机支架采用型钢加工、刷漆,支架下方安装配电柜、风机控制柜等。

3.支架上悬挂风机操作规程、安全警示牌。

4.通风管主管采用 1.0mm 厚的长方形铁皮风筒。

5.支风管采用拉链式橘黄色软风管,材质为牛筋布,直径可选用φ800mm、φ600mm、φ400mm。

6.隧道施工通风,对隧道内气体、粉尘进行随时监控,保证充足通风。

公示牌:

1.下井口公示风险源分布及管控措施、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告知牌。

2.下井口设置每日工序风险点提示牌,根据施工的进度,实时更新风险点。

3.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责任公示牌施工现场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实施时,必须挂“安全责任公示牌”;公示牌悬挂于工程施工部位处。

4. 针对具体的场所、装置或设施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在现场设置告知牌。

5.4 洞内设施

施工用电:

1.隧道内电力线路采用220v/380v三相五线制橡套软电缆,每隔3m用绝缘挂钩固定,电缆悬挂高度不得小于2. 5m。

2.隧道内照明用电必须与动力用电分开设置,施工区域照明电压应不大于36v;照明变压器必须使用双绕组型安全隔离变压器,严禁使用自耦变压器。

3.照明灯具可采用led节能灯或led灯带,灯具每5米设置一个,led灯带使用线卡每隔0.5m进行固定,并每隔30m安装一个应急灯。

4.暗挖施工掌子面所安装的灯具要保证有足够的亮度,行灯可采用36v低压led隧道灯。

高压风管、水管布置:

1.高压风管、水管均同排布置在初支边墙侧,分别采用普通钢管制作,表面涂刷黄色和蓝色,并进行标识。

2.高压风管、水管每节均长为 6m,其他特殊部位可做适当调整,每 6m 安装支架固定。

3.风、水管分别采用法兰连接,主管及其它分支均采用蝶阀进行控制。

4.风、水管的支架可采用 4cm×4cm的等边角钢焊接加工而成,风、水管上下间距为 20cm。

洞内交通:

1.出渣运输车辆宜使用电瓶车,并指定专人驾驶。

2.横通道卸渣处设置防倾覆设施,下部可采 用20a工字钢设置车挡,上部拉设φ20mm钢丝绳,保证运土车辆作业安全。

3.暗挖隧道内应装设安全警示牌、车辆限速牌、应急照明、警示灯、安全通道指示牌等。

4.车行通道区域应安排专人清理散落渣土。

隧道内应急设施:

1.隧道内在掌子面附近设置摄像头,对掌子面施工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并将视频画面同步到监控平台。

2.隧道内可设置无线网络基站,保障现场施工通讯畅通。

3.隧道内可设置一键报警器,突发情况下可及时上报到项目负责人处,能够及时应急处置。

4.隧道内须设置气体检测仪,对隧道内空气成分进行检测,并进行公示。

图8-102 隧道内视频监控、无线网基站、气体检测、一键报警器

作业台架:

1. 暗挖标准断面进行基面处理、防水铺设、钢筋绑扎及二衬修补时,使用专用作业台架;台架必须经过专项设计计算,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

2. 作业台架立柱、横梁、斜撑等选材时应做到常见通用、周转利用、便于更换保养;选型时应做到受力明确、构造措施到位、安拆方便、便于检查验收等。

3. 作业台架一侧可安装爬行楼梯,楼梯顶部安装1.2m高护栏,设上下两道横杆;护栏应制作成可拆卸式,便于调整工作平台宽度。

二衬台车:

1.台车轮廓两端设置反光贴。

2.操作平台设楼梯供人员上下。

3.台车操作平台满铺脚手板,设置临边防护栏杆,栏杆高度为1.2m。

4.台车上按规定配备消防器材,安装的开关箱应符合有关规范要求。

5.二衬台车宜采用定制钢结构制作,应采用有资质的钢结构工厂设计计算。

5.5 洞身工程

洞身开挖、支护及有害气体监测

一般要求:

1.必须证照齐全,严禁无资质施工、转包、违法分包和人员未经教育培训上岗作业。

2.必须强化施工工序和现场管理,确保支(防)护到位,严禁支护滞后和安全步距超标。

3.必须对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测监控,加强通风管理,严禁浓度超标施工作业。

4.必须严格控制现场作业人数,掘进作业面可实施机械化作业,严禁超员组织施工作业。

5.必须按照规定制定应急预案、配备应急物资。

5.6 隧道开挖

地层超前支护加固

1.开挖前进行超前地质探孔,探孔深度不宜小于3米。

2.开挖控制每循环进尺、相邻隧道作业面纵向间距,当地质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调整开挖方法。

3.核心土留置、台阶长度、导洞间距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4.不良地段掌子面应及时采取加固措施。

5.机械开挖应根据断面和作业环境选择机型、划定安全作业区域,并应设置警示标志,人工开挖应设专人指挥,作业人员应保持安全操作距离。

6.隧道相对开挖面间距为2倍洞径,且不小于10m时,应改为单向开挖,停挖端的作业人员和机具应撤离。

7.涌水地段开挖宜采用超前钻孔探水,查清含水层厚度、地质、出水量等。

6.1 盾构操作

1.盾构机操作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2.掘进前核查区间水文、地质情况,设计纵断、平面图及地表建构筑物。

3.启动盾构机前确认各系统处于安全状态,各项指标未超限报警值。

4.掘进过程中严格控制出渣量,加强地表监测,做到信息化施工。

5.严格控制同步注浆,必要时进行二次补浆。

6.控制好盾构机姿态,纠偏遵循“勤纠、少纠”,杜绝“强纠、猛纠”。

7.盾构机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6.2 地面监控室

1.应设置视频监控控制室,盾构机参数及视频统一接入控制室。

2.监控室宜设置地质纵断面图、地表建构筑物图,同时设置渣样存放平台;监控室内应配备led 显示屏,显示信息包括重大风险源、掘进环数、月累环数、总累环数、施工人数及日期等信息。

3.盾构机操作室、地面监控室应配备固定电话,并与项目办公室电话联动。

6.3 搅拌站

1.现场搅拌站宜设置在靠近盾构井端头的位置。

2.搅拌站、散装水泥、粉煤灰储存罐均设置基础,基础高于地面1m,采用c35混凝土浇筑。

3.水泥、粉煤灰储存罐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3‰,必须设置不少于2根缆风绳固定。

4.搅拌站除储存罐外均设置全密封防尘防雨棚;如场地条件充足时,可将膨润土堆场直接设置在搅拌站防护棚内。

6.4 管片堆场

1.管片堆场沿施工便道设置在车站顶板龙门吊轨道区域范围内;管片堆放应做到排列整齐,按照最大堆放容量设置,管片堆放纵距、横距为0.5m。

2.管片堆放采用专用堆放基座,堆放高度不得高于3层管片,管片间宜使用150×150mm枕木进行衬垫。

3.为保证管片防水施工质量,应对管片采取相应的遮阳、防雨措施;管片堆场可设置移动式雨棚;尺寸大小可视现场实际情况确定,雨棚高度应不影响龙门吊行走,宽度视现场管片堆放情况确定。

4.移动式雨棚采用轻型型钢骨架,顶棚采用透明塑料阳光瓦进行铺设。

图8-122 管片堆场(1)

图8-122 管片堆场(2)

6.5 渣土池

1.渣土池设置在龙门吊行走范围内靠近出土口位置,渣池尺寸大小按出土量确定;渣土池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侧墙应设置排水口,将沉淀水及雨水排出;排水应接入三级沉淀池,经过沉淀后方可排入市政管网。

2.渣土池可采用高 2m、厚 6mm 钢板设置挡泥板,钢板四周包焊40×40mm 角钢,角钢上预留 m12 螺栓孔与立柱连接,立柱采用 50×50mm方钢且间距 3m,立柱下部使用 m12 螺栓与预埋在侧墙上的 10 #工字钢连接。

3.渣土池垫层可采用 100mm 厚 c20 单层钢筋网片混凝土浇筑,浇筑垫层前先完成车站顶板防水并回填,回填深度不低于50cm。

6.6 循环水系统

1.循环水系统中的循环水池可视现场实际情况布置在车站中板或底板。

2.循环水池可采用焊接钢板式水池或砖砌式水池,冷却塔安装在水池上方。

3.砖砌式水池使用砖砌筑,砌筑完成后使用防水砂浆抹面,水池外侧涂刷黄黑/红白油漆,间距300mm。

4.钢板式水池可采用10#槽钢通过焊接方式制作框架,在框架内部焊接厚度5mm的钢板制作箱体,循环水池尺寸根据用水量确定。

图8-124 循环水系统

6.7 隧道洞口防护

1.可采用φ500钢筒上焊接1cm厚钢板,钢板上焊接20#工字钢做支撑,满铺走道板;钢筒中心间距横向2m,纵向1m,电瓶车轨行区范围内横纵间距1m。

2.井口作为管片下井及其他辅助材料垂直运输通道的需要将洞口底板吊装区隔离,隧道洞口上方设置醒目安全标志,提醒通过人员注意。

3.轨行区与人行区须采用护栏隔离,侧面悬挂相应警示标语,井口段栏杆与轨道距离不低于600mm。

4.进入隧道洞口处须根据隧道内走道板与洞口底板高差斜铺走道板或设置踏步台阶。

6.8 洞外与隧道内轨行区防护

1.井口满铺走道板,轨行区与人行区需采用栏杆隔离防护。

2.隧道内安全通道是指隧道正环到盾构车架末端人行通道;设置在隧道的一侧,是人员进入隧道内的安全通道,是人机隔离的有效措施。

6.9 隧道内走道板

1.走道板可采用长2997mm/2396mm、宽500mm;采用6#角钢、6#扁铁及钢板网组焊而成,安装时扣在走道板支架上。

2.隧道内走道板上严禁放置工具、杂物等阻碍通行;走道板与盾构机台车连接处,应当采用滑动走道板进行连接,严禁断开;走道板应确保保持水平状态,严禁出现走道板向隧道内(中心线方向)或向外(中心线反方向)倾斜。

3.走道板支架可采用50#方钢制作,立杆高度1500mm,间距2环管片,护栏离走道板高度分别为565mm、965mm。护栏使用3#方钢,连接处使用4#方钢套住加插销连接。

4.防护栏杆通体涂刷黄黑/红白油漆,间距40cm。

6.10 隧道内管线布置

1.隧道内照明线路、供水、排水、高压电缆、通讯电缆应布置在隧道右侧。

2.隧道内循环水系统可采用dn100的镀锌钢管,污水管灰色、进水管蓝色、出水管红色。

3.循环水支架可固定在隧道右侧4~ 5点位的管片螺栓上;每2环设置一组,循环水管平稳地安放在支架上。

4.盾构机供电高压电缆可布置于管片衬砌环3~ 4点位,使用专用电缆挂钩固定,挂钩安装塑料套筒起到绝缘保护措施。

5.风管布置于隧道正上方,可采用管片螺栓配合扁铁与风筒布预留孔连接,风管一般采用φ1000mm风布袋,风管底部距离电瓶车顶净空大于800mm。

6.11 隧道内机械设备轨道

1.轨行线布置包括电瓶车轨线及台车轨线;轨道均采用p43轨。

2 .同侧两条轨道间可采用夹板一幅、6套m22×130夹板螺栓(配螺母、弹垫及平垫)连接。

3.轨枕可采用12#槽钢制作“一”字型轨枕,安装间距1m,电瓶车轨道中心轨距970mm。

4.台车轨枕与轨枕连接支腿长度、角度按现场实际确定,间距宜为1m。

6.12 端头加固及探孔

1.盾构始发、接收时,洞口段地层预先可采用旋喷桩、搅拌桩或注浆等进行加固处理,以保证盾构机始发、接收的安全,加固范围应根据实际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始发段和接收段加固长度范围一般为8~10m, 隧道周边各3m;加固后的地基应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和自立性,并达到一定的长度。

2.始发前应对加固效果进行水平取芯检查,可在洞门范围内打设至少9个水平探孔,探孔直径100mm,深度根据端墙厚度和加固范围确定,通过水平探孔观察洞门是否达到无渗漏水要求。

6.13 盾构洞门钢环及密封装置

1.钢圆环使用前应进行试拼装,合格后再投入使用;钢圆环安装定位前应由第三方测量单位复核定位点,钢圆环安装完成后应进行二次复核。

2.洞门凿除前应依据设计图纸要求安装密封装置,并对密封装置进行保护。

2.常用帘布橡胶板 扇形环板组合密封装置安装时,帘布橡胶板凸缘的朝向,应与盾构机推进方向一致;扇形环板长度应与洞圈和盾构外壳尺寸相匹配。

3.扇形环板螺栓应安装到位并进行复紧,保证帘布橡胶板密贴洞门钢环。

4.盾构接收时,锁紧扇形环板的钢丝绳,在盾构接收过程中逐步收紧,保证帘布橡胶板密贴管片,防止涌水涌砂。

6.14 始发支撑体系安装

1.始发基座安装:始发基座定位宜将高程提高 10~20mm;盾构机始发前及始发过程中应检查始发托架及反力架加固效果,如出现变形或移位,应立即停机加固。

2.反力架:为始发阶段的盾构掘进直接提供反力,安放反力架之前,对反力架进行精确定位,使之与盾构机的中心轴线保持垂直;在安装时,反力架左右偏差应控制在±10mm以内,高程偏差在±10mm以内,始发基座轴线与反力架竖直轴线的夹角为90°。

3.防扭转装置:始发前在盾体上焊接不少于两道楔形钢板,邻近于始发基座两侧轨道,作为防盾构机扭转的装置,防扭转装置在即将进入区间隧道之前进行割除。

6.15 盾构机吊装

1.吊装设备必须严格履行报验手续,确保设备工况良好,安全装置完备有效。

2.吊装前,应对盾构的吊耳焊接质量委托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

3.吊装前,应对地基承载力进行验算、对端头加固效果进行检测、对周围环境障碍物进行核查, 再进行试吊。

4.现场必须设置警戒线,非作业人员严禁进入吊装作业区域。

5.吊装过程中应有专职安全员全程监控, 发现异常应及时停止吊装作业。

6.吊装作业必须严格遵守“十不吊”规定,并按起重吊装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吊装作业。

6.16 盾构机组装及调试

1.空载调试

盾构机拼装和连接完毕后,即可进行空载调试,空载调试主要是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转;主要调试内容为:液压系统、润滑系统、冷却系统、配电系统、变速系统、管片拼装机以及各种仪表的校正。

2.负载调试

通常试掘进阶段即为对设备负载调试;负载调试阶段为人员、机械的磨合期,此阶段需及时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使设备达到最佳状态。

负载调试待安装好负环管片、洞门凿除和洞门密封环板完成后进行。

6.17 垂直运输

1.龙门吊司机须经考试合格,持有操作证者方能独立操作。

2.必须听从信号工指挥,司机必须在得到指挥信号方能进行操作,起动时应先警铃提示。

3.当接近限位器,大小车临近终端速度要缓慢,不准用倒车代替制动、严禁吊物从人头上越过。

4.重物件起吊时:应先试吊,确认吊挂平稳,制动良好;然后升高,缓慢运行,不准同时操作多个动作。

5.不准在运行时进行检修和调整设备。

6.18 水平运输

1.机车司机应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2.机车在行驶前应检查连接器、制动器及部件完好;停驶时,应拉紧手刹,并在行驶轨道上设置防溜车装置。

3.机车经过转弯处或接近岔道时,应限速5km/h;车尾接近盾构机台车时,限速3km/h 并减速慢行,在限速地段张贴醒目的限速标志。

4.行驶前应全面检查,各类物件应放置平稳,捆绑到位,运输不得超载、超宽和超长,轨道附近严禁堆放杂物;机车、平板车严禁搭乘人员。

5.行驶区域应设置人行通道,并采取隔离措施,进出隧道人员应走人行通道。

6.19 管片拼装

1.管片吊运过程中安排专人操作双轨梁,专人扶管片。

2.喂片机两侧掉渣须清理干净,喂片机进行水平和顶升动作时严禁操作人员站立在管片上。

3.拼装头被抓举头锁紧后才能进行管片平移和旋转动作。

4.根据拼装管片的点位需要缩回对应油缸,严禁大范围回缩油缸。

5.管片拼装过程中严禁将肢体伸入管片拼缝和油缸撑靴内。

6.管片安放就位后伸出推进油缸,穿好管片螺栓后才能松开抓举头。

7.拼装机抓举管片后旋转范围内严禁站人。

6.20 始发、接收管片固定

1.始发前应按照方案对负环管片采取限位固
定措施,且措施应到位。负环管片脱出盾尾后,
应立即对管片环向进行加固,防止负环管片倾斜。
2.始发、接收时,应对洞口管片采取限位、
固定措施。
3.管片拼装完成后应及时拧紧环、纵向螺栓,
并在推下一环时,对上一环的管片螺栓进行复紧。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凯时尊龙人生就是博-d88尊龙官网手机app » 市政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安全生产标准化图册
评论 (0)

本站公众号

contact

建工计算器

contact
网站地图